
俗话说“冬至前后,腊鱼腊肉”。西瑶乡素有过年制作烟熏腊肉的习俗,随着年关将至,家家户户灶房上都会挂上做好的腊肉,这不仅是瑶家人最重要的年货,熏制腊肉也是他们过年不可缺少的仪式感。
在西瑶乡新屋里村,村民王建国一大早就开始忙着熏制腊肉,挑选肥瘦相间的土猪肉,用刀将肉平均分割成4-5斤的肉条,再按照“10斤肉8两盐”的比例,将食盐均匀地抹在猪肉表面,然后放进大缸进行腌渍。
“冬至前后,每家每户的猪都养大了,气候比较符合腌制腊肉的条件,这个时候腌制出来的腊肉,口感最合适。”王建国作为土生土长的瑶乡人,从20岁开始便跟着家里人学习制作腊肉。他告诉记者,在瑶族家家户户都会熏制腊肉,今年,他腌制了800多斤。由于土猪饲养时间较长,肉弹性极大、质地坚韧,一般要腌制15天左右,盐分才能完全渗入到猪肉里面。
瑶族腊肉作为本地美食代表,其独特之处就在于它的“熏烤”环节。西瑶乡背靠青山,这里的木材、松枝都是熏制腊肉的天然材料。腌好的腊肉用铁丝串起来,挂在自家灶房上,在对流通风的环境下不间断地用恒温进行两个月的熏烤。
王建国说,熏烤的时候,火势不能太大,也不能太低,温度控制在30度-40度,温度高了,肉容易变质。在熏烤过程中,肉条在烟熏火燎中渐渐发生变化,色泽由白色变成褐红色,猪肉也慢慢脱掉水分,肉质逐渐变得紧实,待到烟味进入肉中时,当地独有的草木香味便和腊肉相融合,味道醇香,肥而不腻。
据了解,西瑶乡制作腊肉已有上百年的历史,过去由于交通不便,路途遥远,为了留存和储藏,瑶胞将吃不完的肉进行烟熏制作成腊肉,此后就一直保留了烟熏腊肉的传统,熏制好的腊肉可经久存放不腐不霉。现如今,烟熏腊肉不仅是瑶家人记忆深处的年味,还成了他们招待客人的必备菜,其中,辣椒粉炒腊肉便是当地最原始独特的吃法。
炒好的腊肉再配上当地特有的西瑶米酒,便是瑶族同胞宴请待客最上乘的佳肴。
“在我们农村里,招待客人,腊肉是必备的,体现我们对客人的尊重。”过去,腊肉是一家人一年的美食,时间造就了食物,也让生活变得安定富足,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业的发展,瑶族腊肉早已声名远播,瑶家人每年熏制的腊肉一部分用于逢年过节招待亲朋好友,一部分还被城里人提前下单预定,王建国一家每年可通过销售腊肉增加收入上万元。
近年来,瑶山村民充分利用当地特色,除了腊肉,还制作了其他美食,一串串腌晒好的腊肠、腊猪头、腊猪脚等特色美食,在烟火熏制下,油水滴落,不仅散发出浓浓的年味,也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。
西瑶乡党委委员、宣传委员、武装部长雷志斌介绍,接下来,该乡将做好文旅和农旅结合两篇文章,继续发挥自身资源环境优势,大力发展瑶族腊肉、瑶族米酒等特色产业,打造优质的品牌,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,提高全乡人民的收入水平。
编后语
责编:唐芳
来源:临武县融媒体中心
版权作品,未经明确书面授权严禁转载。获得合法授权的,转载须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。登录“龙源临武”客户端,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。
视频丨福地怀化
瞭望丨郴州做好基层减负“加减法”
致常德兄弟
向新而行|中国“新三样” 造福全世界
今日辟谣(2025年9月12日)
神曲助力“湘超” 家里有“矿” 不服来战
海报 | 湘超郴州主场揭幕战倒计时1天!为郴而战 为球而燃!
今日辟谣(2025年9月11日)
下载APP
分享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