瑶家腊肉香
2024-01-03 14:25:57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临武县融媒体中心 | 编辑:唐芳 | 作者:雷婉婷 胡懿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5329

俗话说“冬至前后,腊鱼腊肉”。西瑶乡素有过年制作烟熏腊肉的习俗,随着年关将至,家家户户灶房上都会挂上做好的腊肉,这不仅是瑶家人最重要的年货,熏制腊肉也是他们过年不可缺少的仪式感。

在西瑶乡新屋里村,村民王建国一大早就开始忙着熏制腊肉,挑选肥瘦相间的土猪肉,用刀将肉平均分割成4-5斤的肉条,再按照“10斤肉8两盐”的比例,将食盐均匀地抹在猪肉表面,然后放进大缸进行腌渍。

“冬至前后,每家每户的猪都养大了,气候比较符合腌制腊肉的条件,这个时候腌制出来的腊肉,口感最合适。”王建国作为土生土长的瑶乡人,从20岁开始便跟着家里人学习制作腊肉。他告诉记者,在瑶族家家户户都会熏制腊肉,今年,他腌制了800多斤。由于土猪饲养时间较长,肉弹性极大、质地坚韧,一般要腌制15天左右,盐分才能完全渗入到猪肉里面。

瑶族腊肉作为本地美食代表,其独特之处就在于它的“熏烤”环节。西瑶乡背靠青山,这里的木材、松枝都是熏制腊肉的天然材料。腌好的腊肉用铁丝串起来,挂在自家灶房上,在对流通风的环境下不间断地用恒温进行两个月的熏烤。

王建国说,熏烤的时候,火势不能太大,也不能太低,温度控制在30度-40度,温度高了,肉容易变质。在熏烤过程中,肉条在烟熏火燎中渐渐发生变化,色泽由白色变成褐红色,猪肉也慢慢脱掉水分,肉质逐渐变得紧实,待到烟味进入肉中时,当地独有的草木香味便和腊肉相融合,味道醇香,肥而不腻。

据了解,西瑶乡制作腊肉已有上百年的历史,过去由于交通不便,路途遥远,为了留存和储藏,瑶胞将吃不完的肉进行烟熏制作成腊肉,此后就一直保留了烟熏腊肉的传统,熏制好的腊肉可经久存放不腐不霉。现如今,烟熏腊肉不仅是瑶家人记忆深处的年味,还成了他们招待客人的必备菜,其中,辣椒粉炒腊肉便是当地最原始独特的吃法。

炒好的腊肉再配上当地特有的西瑶米酒,便是瑶族同胞宴请待客最上乘的佳肴。

“在我们农村里,招待客人,腊肉是必备的,体现我们对客人的尊重。”过去,腊肉是一家人一年的美食,时间造就了食物,也让生活变得安定富足,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业的发展,瑶族腊肉早已声名远播,瑶家人每年熏制的腊肉一部分用于逢年过节招待亲朋好友,一部分还被城里人提前下单预定,王建国一家每年可通过销售腊肉增加收入上万元。

近年来,瑶山村民充分利用当地特色,除了腊肉,还制作了其他美食,一串串腌晒好的腊肠、腊猪头、腊猪脚等特色美食,在烟火熏制下,油水滴落,不仅散发出浓浓的年味,也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。

西瑶乡党委委员、宣传委员、武装部长雷志斌介绍,接下来,该乡将做好文旅和农旅结合两篇文章,继续发挥自身资源环境优势,大力发展瑶族腊肉、瑶族米酒等特色产业,打造优质的品牌,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,提高全乡人民的收入水平。

编后语

一块块腊肉,凝聚了火与烟、阳光与风、时间与人情的味道,成为了冬天里最有深意的美味,也让瑶家人的日子越过越香。

责编:唐芳

来源:临武县融媒体中心

版权作品,未经明确书面授权严禁转载。获得合法授权的,转载须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。登录“龙源临武”客户端,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。

要闻
时事要闻
主题报道
我要报料

  下载APP